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紅樹林生態研究

紅樹林生態研究   聖誕假期,老師叫我們盡情玩樂,研究紅樹林生態,成為假期主題之一。紅樹林是指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河口交會處,或海岸地區的喬木或灌木群落,群落中主要以紅樹科植物組成,故名紅樹林。中國有12科家族,一共26品種。   香港本土共有9種的紅樹林mangroves品種,以及其他各種的類紅樹,最常見的品種是秋茄和桐花樹,很多時都成為該地區的優勢種群,其中較少見的是欖李。   最特異的算有奇異板根,和超人頭果實的銀葉樹,一般來說,紅樹林的果實,我們可以用奇形怪狀來形容它們。香港位於溫帶與熱帶區的邊緣,冬天時氣溫下降,紅樹生長速度,比起四季暖和的東南亞,少了一個生長季節,而在香港西邊近后海灣的地方,含有中國珠江含高養分河水,生長速度會快。   在東邊高鹽分水域,如西貢赤徑的樹身會較矮。紅樹林受到環保人士重視,是因為它提供基層食物鏈的生境,和有抓緊泥土做地的特性,腐化的樹葉提供生物幼蟲階段的食糧。另一方面,它提供一個庇護棲息處,給其他細小生物,如螺、蟹、彈塗魚、蝦、蛤。   紅樹林區培養大量的低等生物,即提供了大魚,雀鳥的食糧,一個紅樹林可以支撐着一大群的生物,所以紅樹林有它的重要生態價值。當紅樹葉子跌落泥土時,會在缺氧下環境腐化,而產生出H2S的有毒氣體,影響紅樹生長,全靠在根部生活的蟹、彈塗魚、蠕蟲、螺等在泥土中鑽孔,把空氣帶進泥土,才不至引來惡果,紅樹葉面上排出的鹽分,亦帶給動物如牛及狗的一個天然鹽分來源。   一般植物,都不能長期浸在海水當中,紅樹要有特殊構造,才可以適應惡劣的生存環境。繁殖體是紅樹的一個特色,一般的樹木由種子至果實,都會經過休眠期,待適當環境,可能是下一個生長季節,才發芽生長。而紅樹林生長在潮間帶下,果實跌落地上時,可能不消片刻已被海水帶走,沒有足夠時間,讓種子發芽成長。為克服這個問題,部分紅樹便擁有胎生苗的特性,種子還在樹上時,幼苗在母株形成,子葉留在種子吸取母體養份,當發育成熟時,果實以很短時間內生根,固定位置,長子葉,成長為一棵新的植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