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會實在是一種多功能的聚會,可以滿足與會者種種不同的需求。比如說,飛黃騰達的,可以把同學們的羨慕嫉妒恨調成一杯雞尾酒,陶醉一番;盆滿缽滿的,瞅個機會露點富,人間豪情就憑阿堵物;學業有成的,心中默念“萬般皆下品”咒,亦可以暫時浮雲富貴,自以為羲皇上人。自然,官職、金錢、名聲全都不沾邊的,也可以分享一點他人的成功榮耀,享受一兩頓免費的美酒佳餚,回憶一下等貴賤均貧富的昔日美好時光。
學生時代,很多人愛把陳涉鄕人的話當作寄語,說給同學:“苟富貴,勿相忘。”嘴上嬉笑,心底或許還眞存點兒指望。“彈冠相慶”這個成語,也顯得有幾分嫵媚。但是,畢業十幾、幾十年之後,同學會上再聚首,就會發現,這些古人名言、成語,其實都只可用於憧憬,不能實行兌現。
學生時代,情竇初開,難免有一些藏在心底不敢表白的秘密。其中的折磨,隨着時間的推移,年歲的增長,漸漸演變成曖昧,最終演變成笑談。借着聚會,借着酒精與朦朧燈光的作用,恍惚間,時光為之倒流,笑談回溯為曖昧。倘若有人的婚姻並不幸福,曖昧還會昇華為憐惜,延伸為依依不捨。酒不醉人人自醉,眞是不錯的況味。
同學聚會如同旅遊,適合畢業三五年時舉辦——初出校門,夢想猶在,銳意尙存,觥籌交錯之際,可以暢想未來,可以互相勉勵。可是這一時期,還沒有人富貴起來,經費、場地往往成為問題。也適合年老退休以後舉辦——有權的卸任了,有錢的花不動了,有名的變得沖淡了,同學關係回歸到比較平等的狀態,經費、場地也不成問題了。可是,一些人身體不行了,一些人興致不高了,性急的若干位已經等不及,駕鶴西去了。掐去兩頭,剩下最參差不齊的中年。富貴的少數人自是興致蓬勃,但非富非貴的多數人,卻往往意興闌珊,是去也憂,不去也憂,很費思量。
筆者大學畢業已經二十多年,曾經參加過“畢業十年”和“相識二十年”兩次同學會;“畢業十五年”和“相識三十年”,都沒有參加。前者是因為不在國內,後者因家中有事、車票難購等諸多理由無法參加。理由其實多是藉口,無法參加的原因,主要還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不滿意。聽說有幾位同學對我的沒能出席感到遺憾,我又忽然有些後悔。畢竟,同學聚會的次數是有限的,而且,聚一次少一次。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