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寫字鬼畫符並非學生懶
寫字鬼畫符並非學生懶
師兄是一名記者,他是在爬格子的傳真時代入行的。新聞是寫在500字新聞稿紙上,然後按下傳真的鍵,把稿傳到報社去。雖然說是傳真年代,但傳真機卻不如今日的電腦般普及,好像除了報館和一些商家外,沒有多少人有傳真機,所以寫好的稿,一定得回報館傳。因為是手寫稿,字體變得異常重要,字體太潦草,報社的打稿員會媽媽聲,可是要寫得工整,寫稿速度就慢。上星期談到醫生的字體鬼畫符,今天是稱讚一下老師們的字體,一般是較為整齊漂亮的,否則他們的批改及評語,同學們便會看不懂。至於學生們的字體,卻是個別發展,有些甚至有書法家水準,有些則仍然是雜亂無章,像劫後的風暴。
其實,欠佳的小手肌控制,是會影響學生握筆,以及落筆的力度,引致握筆無力的人,寫字會東倒西歪,握筆太大力的學生,則因易疲倦而寫字欠耐力。這類學生寫10個生字,可能像普通人寫100個生字般吃力。若遇上老師罰抄的話,就真的大件事了。
正確的坐姿,是靈活控制小手肌的根基,故此提醒學生們,保持姿勢筆直,及加強其手腕和手肘的穩定性,是首要處理的問題。讓學生練習在不同姿勢下寫字,如利用長筆在黑板書寫,及用手肘支撐在地上寫字等,都有助學生更有效地,保持良好的姿勢。
一般而言,到4歲半後,小孩的握筆姿勢,漸成「動態三角式」(Dynamic Tripod Grip)。這個姿勢的特點,包括手腕微屈向上、前三指呈倒三角形,握緊筆桿、虎口形成圓形、前三指能靈活控制筆桿書寫。然而,該學生握筆時,依賴虎口把筆夾實,將拇指放在食指的背面,令前三指有如上鎖不能動彈,寫字時需用手腕及手肘,既費力亦欠仔細。
要處理以上情況,要先從手指靈活性着手訓練。可以準備一連串的手指協調遊戲,予學生嘗試,如串連萬字夾及拾豆等,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手指的微細運作。工具更可就地取材,簡易如用手指,把紙巾撕成條再捲成顆粒狀,已能夠訓練手指協調移動及力度控制。
同時,讓學生認知正確的握筆方法,亦是不容忽視。現行較常用的方法,是將三角形的硬身「執筆膠」套在筆上,好處是明確提示學生,前三指應如何安放,但因一時完全改變握筆習慣,會難以適應,多被學生棄用。可以利用寶貼及泥膠包圍筆桿,成一個三角形予學生試用。
鼓勵他們在書寫過程中,盡量不影響其形狀,讓學生逐步透過視覺,以及觸覺的提示改善握筆。如此經一段時間訓練後,學生的文字不再「鬼畫符」,書寫耐力改善。這告訴我們,不能單憑學生的「鬼畫符」,斷定其表現,大家不妨多觀察孩子書寫的情況,進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