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何苦要出國

何苦要出國   有關留學生的生活,其實真的如萬花筒一樣,從來沒有特定的模式,各留學生的生活真的千奇百怪,從中確能看盡人生百態。其中一個最令我啞然失笑的現象,是那些不惜一切把孩子送走,但最後又讓他們在外國做着和香港一樣東西的家長。每次看到他們,我都只會想,何苦要出國呢?   就拿短假期回港的事宜為例,事實上,有關這個問題,留學生家長最令我困擾的,是他們對此問題的不了解以及輕視。曾聽過不少次留學生和他們父母談論假期回港的對話,每當學生說起半學期假期(英文為half-term holidays,大約有7至10天的假期)應否回港時,家長就會答:「回來吧,你喜歡或想家的話便回來吧,反正我們負擔得起。」   這個答法有幾個問題。一,應否在短假期回港放假,不是金錢上能否負擔得起的問題,而是學生在短假期是否適合長途跋涉回港的問題。短假期長途跋涉回港,不同長假期回港。學生需要在短時間裏迅速調節自己的心情,在見到親友和回校讀書兩者之間,把自己截然不同的情感收放自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孩子起程前一星期開始期待放假,回港前花一天收拾行李,在飛機耽誤一天,在香港盡情逗留10天,再花一天回程,然後開學後又花4、5天收拾心情,合算起來學生在假期以外,又浪費了差不多兩個星期的時間。一邊埋怨寄宿學校學費驚人,同時又在浪費自己的金錢,不是很矛盾嗎?因此,應否在短假期回港這問題,應該要衡量學生在心理上的各種衝擊和承擔,而不是單用金錢來計算。   問題二,假期的意義是休養生息,不是為了滿足留學生的想家情懷(homesickness)。留學生想家的確需要同情和安撫,但家長絕不能肆意因為他們想家就滿足他們各種要求。你以為讓他們回家走一轉就能讓他們痊癒,那只是一個非常短線的想法。在家的那個星期可能真的安撫了心情,但回到學校後,想家的情緒大可能又再度提升,甚至比放假回港前更加嚴重,結果得不償失。長線的解決方法,大前提就是要狠心一點讓他們學會獨自承受心理上的痛楚。所謂獨立,就是這樣的一回事。   當然讓他們學會自己承受生活中的低潮後,下一步就是引導他們用其他積極的方法解決這問題,讓他們知道在心靈上他們不是孤身一個。家長可以提議孩子多參加學校課外活動轉移注意力,留學生便不難覺得時光飛逝,轉眼又走在歸途之路上。   簡單點說,如果留學生家長如不能在做各類決定前想清楚事情引發的各類問題,和會否與留學的原本理念有出入的話,又何苦要浪費時間金錢送孩子出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