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學習之大敵

學習之大敵   因倦怠所引起的效率低落,乃學習之大敵。欲防止這種現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身體姿力。像伸展四肢、頭往後仰或躺下、彎腰等姿勢,皆可供利用,方法不一而足。改變姿勢時,不但周圍氣氛,隨之改變,連帶心情,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醫學報告,身體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由於血液循環模式被固定,身體整體節奏漸趨於僵化。此時若能改變姿勢,儘管只有些微的改變,也能造成變化,使身體漸漸恢復疲勞,使頭腦獲得新鮮的刺激。疲勞時,不可坐着發呆,應積極從事「休息活動」。   譬如:頭部感覺到疲倦,可轉動頭部,做一點頭部運動,思考感覺到不順,可打開收音機聽音樂,或將身子倒立。如此類推,都是能讓你不致呆坐無所事事,而獲得積極休息功效之方法,應多加利用。以研究條件反射聞名,巴伐洛夫之老師塞奇勒夫,將這種積極休息,使疲勞降低的現象命名為「塞奇勒夫現象」。   根據大腦生理學,證明了這種休息方法的實用性,也許大家不知道,身體各部分的動作,皆用大腦皮質控制,雖然掌管右手動作,與掌管左手動作的部位各自不同,但是當左手開始運動,產生刺激送達腦部皮質之同時,掌管右手動作的部位,也感受到刺激。   這表示雖然表面上,只有左手在運動,事實上卻能使右手,也獲得充分的休息。根據塞奇勒夫的研究,積極休息,可提高工作與學習能力,高達60%至70%。換言之,就學習與工作效果而言,站起來活動,比坐在椅子上發呆有意義的多。   有一位在大學擔任建築系的教授,他每次遇到研究受阻的情形,就習慣走出戶外,找一處空地,從地上撿起石頭砸碎以洩恨,待怨氣都出完後,再回去繼續做研究。這種方法出乎意外的好。我在大學一年級時代,也做過類似的事。當時,由於幾乎整日都浸淫在學習的氣氛當中,因此常有因學習不集中,而感焦慮不安的情形發生。   那時候,我不是找東西出氣,就是帶着籃球,去籃球場打個痛快,要不就是將某物件,幻想成假想敵人,然後向它大叫一番。每次發洩過後,我都能感到精神,變得格外清爽。很多學生以考試為目的學習,雖說以頭腦活動為主,但長期維持坐在書桌前這種姿勢,會使得身體在能量,無以宣洩的情況下煩躁不安,成為學習效果減低的主要原因。   此時若能告知休閒運動,對學習效率恢復的重要性,讓他們做適當的身體休息,除了身心可經常維持最佳狀態外,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將一直維持最佳狀態。考場上常能看到一些因為擔心遲到,而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人。這些人通常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因為人在激烈運動過後、血液循仍在進行,難以在短時間內集中向腦頭,而產生所謂「心神不定」的現象,使腦頭無法鎮靜下來作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