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兩個星期,工作未算太過繁忙,而且一切已經習慣了,包括工作及環境在內。校園及課室,都是那麼熟悉。這個暑假,校舍也沒有作出甚麼大裝修,畢竟這座校舍,年份簇新,而且佔地不算小,在澳門來說,是得天獨厚了。
城市人生活節奏急速,來去匆匆,放學後也不會在學校逗留,更遑論欣賞校園了。在電視片《蒙羅麗莎的微笑》中,講述到美國女子大學衛斯理學院,令我想起香港瑪利諾修院學校的建設,感到有個美麗的校園,是件多幸福的事。
人家美麗的校園,就算不想上課,但只要想到返學,可以在大草地上玩耍,聽到都會感到雀躍,相信同文賈安娜體會最深,她是英國留學生。就像衛斯理和瑪利諾,淨看校園,都令人心動。請不要說那是媚外,看見人家老外建築風格,就說美麗,老實說,如果你建中式亭台樓閣的校園,一樣會令師生喜愛。
總之,只要學校不像工廠,有個美麗校園,有一片小草地,有個小花園,那就夠好了。到時學生們,再不想返學,還是愛返學,不用大家猜測也知道。因為學校夠美,風光如畫,置身校園,如沐春風,老師們那時,才是真的春風化雨。
我的中學是一間名校,校舍很基本,談不上是個校園,所有陳設都實際,夠用就算,整體感覺古典。老師們都是傳統保守的,女生們都穿旗袍,那環境,差不多把學生,都弄成知書識禮,人人文質彬彬,以禮儀掛帥。我不要求校舍要豪華,但可否帶點品味,沒品味的校舍,很難讓學生明白,甚麼是品味。
沒甚品味都算了,我記得我的年代,大部分校舍,連性格都沒有。特別是我居住的地區,眼中好幾間學校看來都一樣。校舍的顏色、設計等,都很相似,就連學校外牆的題字,也很類近。回想起來,如此上學,更像上工廠多一些,很令人氣餒,難怪在我心中,會定期想逃學。
沒有性格也算了,有些學校資源所限,是沒有校園。那個年代的學校,因為人口膨脹,有些更是兩間共用一個操場,或外面的運動場,大家相就時間,甲校早點上早會,早點小息,省點地方,感覺很瘋狂。難怪學生對學校,沒有歸屬感。
到了大學時代,是另一回事了,圖書館、飯堂,以及多用途室,都是我們喜歡流連的地方,加上不用穿着校服,少年十五二十時,在校園內無拘無束,或談天說地,或談情說愛,時間便在不知不覺間溜走,校園中的一草一木,怎會不令人感情深厚。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