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時來與運去

少年時,《通勝》(曆書)中的《增廣賢文》是課外的讀物,其中如「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隣」、「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等句,可謂深入腦筋。及後磋研相學,對於「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入門休問榮枯事,看君顏容便得知」等句,體會更深。

「時來風送滕王閣」和「運去雷轟薦福碑」都是古時真人真事的故事。前者是說:唐太宗李世民冊封胞弟滕王李元嬰為洪州刺史,軍政大權一把抓。滕王喜歡炫耀,大興土木。在贛江旁邊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滕王閣。落成之日,滕王在閣上大排筵席,歡宴當地官員及文人雅士,並邀眾人即席撰作《滕王閣序》,以記盛事。

南昌縣令的兒子王勃,從家鄉去探望父親,因為父親打算攜他參加盛筵。還有一天便是開筵日期,王勃坐的船才航行到馬當,距離南昌還有八、九百里的水路,船家估計難以趕得到。不料這天突然吹起一陣順風,王勃坐的船張帆而行,竟然奇蹟地在一天之內抵逹南昌,恰好讓王勃趕得上參加盛筵。

滕王邀請座上的文人雅士即席撰作《滕王閣序》,眾人知道滕王對文學的要求很高,都抱著「獻醜不如藏拙」的心理,你推我讓,不敢貿然應命。其實,滕王已經料到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早就請人寫好了一篇序文,打算到時拿出來炫耀。郤料不到有人挺身而出,當席執筆撰文。使到眾人更詫異的,此人郤是個十四歲的小童,那就是王勃。

最不開心的當然是滕王,以為這個小童是來搗亂,便吩咐侍衛在旁監視,王勃每寫一句便傳遞一句。及至王勃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時,滕王推座而起,驚嘆此子是天才,還親自走到王勃旁邊,看他寫下去。

經歷了千多年,這篇《滕王閣序》一直流傳下來,真可說是字字珠璣,萬人傳誦。這篇不朽的鴻文收錄在《古文評註》中,我在中學課本中讀過這篇文章,至今仍能背誦。

「運去雷轟薦福碑」的故事,是說宋朝大文學家范仲淹在鄱陽任郡守時,有個落魄的讀書人向他求助,范仲淹看見那人的文章寫得不錯,出於愛才之念,便想幫他一把。惟是范仲淹是個清官,每個月拿到的官家薪水,都是入不敷出,想要資助這個貧儒,也就有心無力。

范仲淹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來幫忙這個落魄書生。當地的薦福寺後園有一塊碑石,上面的字是書聖王羲之寫的,以往有人把碑文拓印出來,拿到巿集上販賣,很受歡迎。後來因為拓印碑文的人越來越多,寺廟的主持恐怕石碑受損,便不准許民眾來拓印碑文了。范仲淹和主持大師很熟,於是說出原委,請大師特別通融,破例讓那個書生來拓印一次碑文,拿去賣幾個錢,暫解燃眉之急。礙於范仲淹的面子,主持大師終於就答允了。

范仲淹給錢那個書生,讓他買備油墨、毛刷和紙張等拓印工具,約定第二天的早上,便去薦福寺開工拓印碑文。這天,書生依時去到薦福寺,當他走到後園時,不禁傻了眼。因為前一晚,當地下了一場大雨,雷電交加,這塊薦福碑竟然被雷電轟開幾塊,當然是不能拓印了。這個書生的命運真的是這麼黑,想拓印幾張碑文渡過難關,都被雷神搗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