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讀書和升學變成了一場賽跑比賽。我們都在鬥快,彷彿誰能最快畢業誰就是贏家。前不久和朋友聚餐,說到她兒子快會去澳洲升學,因為是自己第一個孩子入大學,所以心情忐忑。然而,當我問起她兒子讀甚麼大學、甚麼科時。她突然雙眼發光的說:「我兒子讀的是xx大學、xx科,雖然不是最厲害或最出名的,但我調查過這是最快畢業的方法;比334更快畢業!」言下之意,就是我這朋友送孩子去留學,首要的考慮因素是金錢、時間和成本。
你可能會說,這是很實際的想法,有甚麼不對?的確,當本地的教育弄得愈來愈不知怎樣時,同一時間就會有愈來愈多家長渴望送孩子出國。但事實上,又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頂級大學或寄宿中學的開支,因此要求就開始降低。在這堆家長圈子裏,開始出現了一個新思想:去哪裏留學不要緊,最重要的是「浸過鹹水」就可以了。看準了家長這個心態,有些留學咨詢公司就利用這個商機,在廣告大賣如何在最短時間讓學生畢業的「方法」。久而久之,這種價值觀形成了惡性循環,令學生自己都誤以為愈早畢業就愈好。
說真的,我很討厭這種心態,因為它徹底地貶低了留學,甚至讀書的價值。讀書是鬥快的嗎?就算真的能夠早點畢業,早點準備踏入社會工作,就一定是好事嗎?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若能早點畢業的話,花的學費好像較划算。如果你心裏是用這種心態去撫養孩子的話,我會勸你不如連那筆出國錢也不花罷了;原因有二:
首先,不是每個地方的「鹹水」都是有質素的。「鹹水」也有分不同等級的,不是隨便拿一個不知甚麼大學證書,都會有公司爭着騁請你。高質素的公司自然會有雪亮的眼睛,懂得分辨甚麼是真正學有所成的留學生,甚麼是求其讀的學生。所以三流大學的證書,絕對不是身分的象徵或將來生計的保證。
第二,如果你只為了用少點錢,用少點時間供孩子讀書,所以就送他去質素一般的學校讀,那他在那所學校不就只能認識到一般質素的朋友?在這裏已強調過好幾次,選大學一定要小心謹慎,是因為孩子的19至22歲只有一次,過了就沒有。不要說甚麼先去外國讀一讀,看看讀成怎樣再算。這個做法不是更浪費金錢嗎?最糟的是可能會浪費了孩子的青春。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樣想,但我一直認為做任何事,如果沒有信心能做到最好的話,那不如不做這事,走去做別的。不做沒有意義的事,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的青春很值錢,很矜貴;不會「趕畢業」,是因為我知道讀書不只是讀書,讀書過程所包含的人格訓練,和最後能得到的人生經驗,是不可能趕出來的。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