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美食節的一堂環保課

我們在美食節的一堂環保課 常言道“坐言起行”,所學的知識只有在經過實踐驗證後才可能眞正成為智慧。筆者多年來一直在澳門從事環境敎育的工作,眼見每年澳門舉辦不少大型活動,不知不覺間往往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及廢物的生產,政府在電視廣吿上所講的“愛綠·愛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眞正能實踐多少?筆者常慨嘆澳門有着“國際旅遊城市”的美譽,但其節約環保意識未能眞正可以與國際同步。其中最讓環境人士心痛的肯定是每年美食節活動。為期兩周的活動,不但耗費了大量水電資源,更產生了大量的一次性塑膠餐具及飮食垃圾。 這些垃圾在處理(焚燒或塡埋)過程中都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污染空氣、水及土壤。當我在課堂上講到這些白色污染所引起的問題時,很多學生會提出一個有趣問題:為何政府不立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 的確,在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早已意識到其危害性,並相繼地訂立政策或法則限制其生產或使用。歐洲多國、澳洲、美國早在九十年代末及二千年初已實施禁止塑膠或發泡膠一次性產品的使用,中國大陸亦已於二○○五年開始限制。反觀澳門每年入口並消耗的塑膠一次性用具卻持續增加。我和學生也很想了解為何澳門總是改變不了“即用即棄”這種生活模式?箇中的奧秘絕不是書本中能領會,因此我們決定走進美食節會場,來一次實地參與及觀摩學習。 由於學生們提議在美食節現場除了關心食客的行為,亦藉此機會向市民宣傳環保餐飮、減少浪費,故筆者主動聯絡澳門環保局,期望與政府共同合作,努力嘗試把綠色文化帶入今屆美食節當中,並有幸得到環保局的支持。於是我們正式打着“源頭減廢、推動綠色飮食文化”之大旗,闖進美食節大會現場,成為“環保宣傳義工”的一份子。 面對着“用完即棄”這種根深蒂固的消耗型飮食文化,我和學生們可以做甚麼?加上礙於場地條件所限,最終我們只能在會場各區域進行最基本的環保敎育工作,一方面透過拿着 “節約資源、重用餐具、減少垃圾”的宣傳紙牌向市民食客宣傳環保節約,另一方面協助市民把一些可回收的資源垃圾合適地放在回收箱內。為兼顧學生早上的正常課業,故不能讓學生每晩都在美食節上作志願工作,所以我們決定逢周三、周六晩到場協助。 經過這數天的親身實踐,大多數同學對澳門環保工作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儘管這次活動中回收工作成效未如理想(一方面美食節場內可回收的廢紙、金屬資源並不多;加上回收站點位置較隱蔽,又沒有利用廣播器宣傳回收的工作,單靠同學舉着“小小”的紙牌效果有限,亦成了回收率低的原因之一)。但同學對資源回收的知識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對回收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市民的慣常浪費的態度習性)有更切身的體會;另一方面,不少同學在工作的過程中也遇見令人心痛的事情。如目睹不少食客一次購買多樣食物後,每碟只吃了一小口便棄置於餐桌上,甚或隨手掉在地上。亦曾遇見一位食客獨自使用逾二十個塑膠餐具後,其後沾沾自喜地把它們當成積木來堆砌,堆得高高的,像是要顯示自己的胃部有多大的能耐;然後玩完了撒手便離開,留下大堆永不降解的垃圾。 這些都是現實的一部分,亦是社會的另一面,透過這次實踐活動,同學們都意識到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現實存在很大差距。然而他們並沒有氣餒,被冷待、被忽視、被嘲笑後,不單沒有退縮、畏懼,相反地更能牢固他們為保護地球而站出來的決心,更讓他們明白今天澳門環境保護工作的迫切性。今次短短幾天的活動,縱使根本不能對澳門環境作出甚麼的貢獻,更不能對美食節產生甚麼即時的影響(我們所回收的資源垃圾根本比不上美食節單一天所產生的上噸重的廢棄物),但由於同學們的付出及努力,至少能讓今屆美食節添上半分綠意。 回想起在美食節上偶然也會遇到自攜餐具、關心地球的朋友,又或聽到來自市民及遊客對我們工作的簡單鼓勵或行動上的配合,這些都成為推動我們繼續默默努力的動力。縱然明年的美食節仍是“塑膠餐盒滿場堆”的壯麗景觀,但至少今天曾有過一批關心澳門環境、熱愛地球自然的同學們,在美食節上為宣揚澳門的綠色文化而獻出過一分熱情、一點汗水和一片單純無愧的心。他們盼望的是,終有一天能縮短書本海報上的“環保”和“現實生活”的距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