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教育也該望聞問切
教育也該望聞問切
過去的教師,是神聖的工作,負責下一代的教育,能傳道、受業也解惑。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專業化、都市化、少子化與社會倫理價值觀的變化,小妹覺得,老師的社會地位,與使命已經不同了。身為教師者也該反省,再不能以舊思維,來面對當前的變化。教師也應該像醫生一般,做到望、聞、問、切。
西方醫學以科技儀器,探索生命奧秘,中醫則用感覺器官,解讀身體語言。兩千年來,靠着神醫扁鵲的望聞問切,中醫解決了無數人的病苦。到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其中又隱含了甚麼樣的訊息?望是觀察五官氣色、體態、尤其是臉部和舌部狀態。例如舌診可藉由舌苔推測健康情況,舌苔白厚的人通常胃口較差。
教師的望,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精神,情緒,由當中訊息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科內容的好惡,以作補強。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思考時間過長,通常都反映疲勞,最好能夠先休息一下,待精神好轉時才繼續學習,這樣會較有效率。
聞是透過聽覺和嗅覺,收集與疾病相關資訊。比方聽聲音,說話響亮、多話的人多屬實證。聞口氣,若有口臭,通常表示有胃腸功能障礙。教師的聞,主要是聆聽學生的說話,鼓勵學生將其了解的內容說出來,以辨別學生了解的程度,避免一知半解的情形。
一般中醫的問診非常詳細,包括得病的來龍去脈、大小便、飲食、睡眠、是否容易口渴及月經情況等,藉以了解病情虛實轉變。中醫尤重飲食狀況,及胃口好壞,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食慾正常,表示脾胃消化功能正常,也代表疾病有逐漸好轉的跡象。
教師的問,可以知道學生的生活作息安排,時間管理,讀書方法,學科優劣,作業的質與量是否合宜,計算習慣等,從當中去尋找細微的關鍵問題,從中改善流程,使成績有所進步。切是切脈的意思,人體脈象可反應疾病的內在變化,也用來檢驗之前的綜合研判是否正確。
教師的切,是利用學生的作業與測驗,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了解歸納其常犯錯誤的慣性,或是有不了解的觀念,在配合融會之前的望、聞、問,還原學生的學習流程與盲點,對症下藥,以達到去除學習障礙,收學習進步之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