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冬至與二十四節氣

冬至與二十四節氣   我們學校的地理課,雖然沒有教導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但由於「冬至」的帶動,我們還是十分感到興趣。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5日為一候,三候15日為一節或一氣,在1年裏,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   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運行的周期,分為12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1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國曆的12月22或23兩日。中西文化交融下,我們就可以一直玩到聖誕節。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港澳,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港澳地區,處於冬季的季節,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港澳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升。也稱「冬至節」。冬至的「至」是極之意,「冬至」是說寒冷陰森的天氣,達到了極點。通常過了這天,陽氣初萌,白晝便會逐漸增長,所謂「冬至陽生」,冬去春回的日子,即將開始。   秦朝沿襲周代的習俗,以冬至為一年的開始,漢朝稱冬至為「冬節」、「日至」。宋朝以後,官場要舉行賀節的儀式,並且放假休息,民間更為熱烈慶祝。歷代帝王為禳災祈福,預祈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冬至時,必舉行祭天大典。   民間歷來也很重視冬節。外出謀生的人,千方百計要在冬節之前,趕回家與家人團聚,表示年終有歸宿。閩台有俗諺云:「冬至大過年,唔返無祖宗」。用一句文學家說過的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民間也有一些傳統學問,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大家且看今年靈不靈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