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醫生的「鬼畫符」
醫生的「鬼畫符」
醫生寫字是出名潦草的,原因主要是「忙」。以前他們做學生時,上課抄筆記整齊美觀,不知為何成為了醫生後,大家的字體都會變得難看,所謂的「鬼畫符」。由於工作需要,每個醫生們都練就了一身「解讀潦草字體」的好武功。臨床醫生將病人器官標本交給我們時,會在表格上填寫病歷和標本性質,通常字體有多潦草就多潦草,有時只是隨手「撩」兩隻,類似毛毛蟲的英文字。每次我要知道他們的信息,必須細心、耐性和想像力兼備,有如解讀暗號密碼,又像猜謎。當年仍是醫學生時,外科教授在病房臨床授課。他隨意選個病人,翻了翻他的病歷紀錄,說:「這病人患有痔瘡。鄭同學你替他檢查一下。」
鄭同學小心翼翼地用肛門檢視鏡(anoscope), 檢查病人的肛門內部,卻找不到痔瘡。「沒有可能的。」教授打開病歷文件夾:「這裏明明寫着他有痔瘡。」這時,背向着我們的病人,委委屈屈地說:「可是醫生,我沒有患痔瘡呀。」
仔細翻查,發覺病人其實是腸胃出血(haemorrhage)入院,因字體潦草,令教授看錯了以為是痔瘡(haemorrhoid),病人沒頭沒腦的接受了肛門檢查。「是誰的『鬼畫符』?」教授憤怒地問。大家默然不語,最後有個護士細聲的說:「好像是教授你自己寫的。」
原來教授的字體,潦草得連自己也認不出來。隨住科技進步,現在許多病房日誌、藥物紀錄和轉介信件,都已改用電腦打字,的確可以加快醫生的工作速度,而以上的擺烏龍事件,也應該不會再發生吧。
老一輩的人會說,字體潦草的字是「鬼畫符」。若你是老師或家長,在檢閱學生家課時,應不難發現某些學生寫的字,正是這些讓人似懂非懂的「鬼畫符」。家長和老師們,在遇到以上情況時,都歸咎於學生寫字「求其」,沒有用功做家課,但他們忽略這些「鬼畫符」背後,可能隱藏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從職業治療角度而言,字體問題可源自兩個可能性:一是學生的視覺感知較弱;二是學生的小手肌控制欠理想。視覺感知弱的學生,未能將文字的部件正確地配置,因而出現部件大小不均的情況。另外,有部分學生對方向及字形欠概念,因而導致字體上下左右顛倒(又稱鏡面字),例子有將數字「6」跟「9」混淆及將「b」誤寫成「d」。這種情況其實並不是「求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