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探討文言文

探討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是以先秦兩漢的漢語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以及模仿這種書面語,而寫作的語法形式。但是到了六朝、唐和宋的中古時期,漢語中的口語,已經有了較大的變化,這時則有兩種書面語。   一種書面語,是模仿上古漢語書面文獻的書面語,比如六朝作家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即「文言」。另一種是在當時口語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書面語,此則稱為「古白話」,比如南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唐代的變文、宋代的話本等。   到了元、明、清的近代時期,情況與中古時期類似,既有模仿上古的書面語,如桐城派的散文,又有在當時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古白話,比如《水滸傳》、《西遊記》等。由於文言文,並不是一時一地的一種語言,因此不同時代或地區的文獻,在語法和詞彙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學習文言文,「多讀」是不二法門,但若我們學會多些文言詞彙語法知識,解讀古文便有所依循,日後再也不用感到困難與害怕了。現時一般圖書館與坊間書局,也有不少關於文言文知識的書,如有興趣,大家不妨選擇適合的書作參考與學習。   我在假期中,嘗試挑選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彙文章與資料加以整理,期望透過資訊網絡,方便同學們自己學習。文言詞可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解讀文言文,可先從分辨「實詞」與「虛詞」方面着手。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學生們在小學階段的五、六年級,開始接觸文言文,往後逐漸增多,到高中階段,文言文基本成了語文課的主體。文言文的用途,在中華數千年歷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目前,隨着大中華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人們逐漸重視與肯定自身傳統的中華文化,文言文也更加得到重視。有學院教授建議,應該加強古代漢語教學,並且提出加大文言文,在語文課中的比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