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為學的態度
為學的態度
孟子為學的態度,可得而舉者,約有4事:包括虛心、專心、自得及有恆。孟子認為為學要虛心,要誠懇,孟子為要矯正滕更,炫己輕人的缺失,啟發他尊師重道的意念,所以用不屑教誨的態度,來激發他。孟子不僅要求學生虛心,而且要求教師亦要虛心。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這是孟子戒人,勿以為人師而自滿,要以多研究多學習的心情,充實自己的學養,方能樂育英才而無愧。「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1日暴之,10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大意是說:即使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東西,假使只有1天溫暖它,倒有10天凍冷它,也就不能生長了。孟子認為,他去見齊王的機會本來就很少,當他退出後,那些小人便又到了齊王面前。他雖能使齊王暫時有點覺悟,又有甚麼用呢?孟子又拿下棋的技能來作譬喻。那奕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現在請奕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能專心,把奕秋所教的話,完全聽在心裏。另一個雖在聽着,心裏卻以為也許有雁鳥就要飛來,想拿起弓,用繩子拴上箭去射牠下來,因此雖和人家共同學習,總不能夠比得上人家。
孟子認為為學之道,不在聰明智慧,而在專心與努力。必須專心致志,切實努力,以全副精神去研究,困知勉行,才能有成。孟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這是說為學要學生自動,而積極的反應,自己去做、去看、去想、去經歷,自己領悟其中的學理。孟子又說:「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這是說木匠與車匠,只能傳授人法度,卻不能使工徒心思靈巧。運用的巧妙,還要靠工徒自身的心悟,這也是學貴自得的意思。「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大意是說,一個人的心,要常常去用它,好比山上的小路,要常常去走,就自然會形成一條大路;若是隔了一陣子不走,茅草便要生長起來把路塞住,一個人的心好久不用,也會像給茅草塞住一樣。這裏孟子指出,研究學問要常常用心,不可中斷,如不能有恆而中斷,雜念便會把心塞住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